宿松縣司法局巧解糾紛辦實事
宿松融媒訊 為進一步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一直以來,縣司法局堅持學習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搭平臺、建機制、抓保障,努力開創為民辦實事新局面。
打造糾紛化解“穩”平臺。一方面打造鄉賢調解特色平臺。依托縣鄉村三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積極推進鄉賢陣地建設,建設鄉賢好人館,成立鄉賢調解工作室,規范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引導鄉賢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目前我縣共有“鄉賢調解工作室”241個、鄉賢調解員512名。2020年,宿松縣“鄉賢調解工作創新與實踐”項目榮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稱號,成為全省獲此榮譽的兩個縣區之一,同時也是安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另一方面做優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平臺。2017年,宿松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省縣級醫調機構中唯一獲此殊榮;2019年9月份縣司法局聯合縣法院、工商聯率先成立了宿松縣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2020年9月份宿松縣司法局聯合縣法院、縣婦聯成立了宿松縣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橫向“聯通”、縱向“聯動”、家庭“聯情”、多方“聯治”的“四聯”工作機制得到市領導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廣。全縣共有縣醫調、縣交調、縣綜調、縣天平調、縣訪調、縣商調、縣婚調等7個縣級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今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52件,累計涉案金額一千八百余萬元。
疏通糾紛調解“快”通道。一方面突出跨部門溝通,強化系統內部資源整合。聚焦處置矛盾糾紛的集中領域,將“訴調對接”“警民聯調”“訪調對接”“援調對接”作為人民調解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四個主要支撐,建立對接平臺,完善對接機制,規范工作流程,將執法辦案與化解矛盾相結合,既促進了糾紛當事人和解、息訴、罷訪,又節省了政府行政資源。另一方面是突出跨區域協作,強化系統外部協調聯動。宿松縣地處皖、鄂、贛三省九縣交界處,接邊地區矛盾糾紛多發難調,為此,宿松縣與接邊地區建立了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工作機制,接邊地區人民調解組織對發生的跨區域糾紛及時啟動聯合解調,實現了接邊地區無重大邊界糾紛、無群體性事件、無治安災害事故、無重大刑事案件、無民轉刑案件、無因民間糾紛引發死亡案件的“六無”佳績。
架設糾紛化解“強”支撐。一方面抓好經費保障。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將人民調解案件補貼和縣級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工作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為全縣人民調解員保障60萬元的案件補貼款,為每個縣級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發放20萬元的保障經費,縣司法局每年對調解案件補貼發放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保證了人民調解專款專用、落實到位。另一方面抓好業務保障。目前縣級調解組織已全部配備三人及以上專職人民調解員,此外通過單位推薦和自我舉薦,建立了193人的集法學、醫學等具有專門知識和特定人才的人民調解咨詢專家庫,并出臺《人民調解咨詢專家庫管理辦法》,加強咨詢專家的使用和管理,為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糾紛提供法律咨詢和專業支持。
據悉,我縣共有各類人民調解組織273個,今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2768件,成功2753件,涉及金額2341.01萬元,其中婚姻家庭糾紛344件,涉及農民工糾紛76件。(通訊員 賀燕)
責任編輯:融媒體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