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民政局: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民政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積極探索實踐,不斷健全和完善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更加有力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貢獻民政力量。
建機制。出臺了城鄉低保操作規程和特困供養對象認定辦法,完善了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低保、特困供養對象認為進一步精準;建立了低保、特困供養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建立了失能特困人員護理補貼制度、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制度、特困人員喪葬補助制度,基本上解決了城鄉特困人員護理難和喪葬辦理問題;建立了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充分發揮臨時救助資金“救急難”作用。2021年建立了社會救助村級協理員制度,全縣210個村(社區)均設置了社會救助協理員,基層力量得到進一步夯實;2021年縣委、縣政府出臺《宿松縣落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25項措施》,加強了部門之間的聯動,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和急難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為補充,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2021年建立了社會救助服務對象信用承諾制度,申請人對申報家庭收入、財產等信息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
強保障。自2020年7月起實行低保標準城鄉統籌,同時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及時提高低保、特困供養標準。2021年來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40.4萬人次,發放資金1.52億元;保障特困人員8.76萬人次,發放資金5883.35萬元;下撥臨時救助資金491.7萬元,保障0.25萬人次。
重創新。為發揮臨時救助作用,建立了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并不斷提高鄉鎮審批額度。2019年推出社會救助對象無紙化審批,2020年完成了低保、特困和臨時救助三項審批權限下放鄉鎮工作,提高了救助效率。創新監管模式,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聘請第三方機構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開展情況核查。
優服務。健全統一的城鄉低收入群體精準識別辦法,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逐步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匯聚、監測預警、精準救助。創新“物質+服務”模式,引導動員慈善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救助,鼓勵支持社會工作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通訊員 胡樹常 李政林)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