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資規局:以“四變”提升國土調查質效,護航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紅線
宿松融媒訊 國土變更調查是一項每年例行開展的工作,目的是及時掌握我縣每年度國土利用情況以及地類變化情況,其調查成果是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的基礎性數據,是開展各類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工作共同的底數、底圖、底版,同時也是地方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之一,尤其是從2023年開始將每年調查成果中耕地變化情況直接作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依據。為確保年度變更調查質量和效率,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做好充分數據準備,今年,縣資規局以“四變”提升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質效。
變“坐等圖斑”為“超前謀劃”。打破往年臨近年底國家部級圖斑下發倉促上陣的狀況,從今年7月份就開始謀劃部署,落實工作經費和作業技術單位,提前組織局系統業務人員和技術單位人員開展調查業務培訓,并進行業務知識考試,實行培訓合格上崗。提前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變更調查上圖工作機制,要求各所和相關股室業務人員必須親自參加外業調查、內業審核等各環節工作,第三方單位進行技術協助。
變“年底集中變更”為“日常分散變更”。為改變年底集中變更調查時間緊、整改任務重的被動局面,加強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預警研判,提高新增耕地類項目變更上圖效率。根據省廳統一部署,縣資規局積極開展日常變更耕地動態監測,分散年度變更調查工作量,及時發現耕地不合理流出問題210個,總面積913.08畝,強化部門協作,將整改壓力化解在平時;同時開展日常變更耕地流入上圖工作,前三季度全縣耕地流入約3500畝,為年末耕地保有量提前打下底數基礎,及時將調查監測成果轉化為耕地保護成效。
變“集中審查”為“化整為零”。為解決“內業集中審核反饋時間長,鄉鎮整改恢復時間不足”這一突出問題,將技術單位審核人員“化整為零”,駐點到縣資規局一線辦公,面對面督促、指導、檢查,做到“日調、日核、日改、日清”。在耕地找回恢復工作中與各鄉鎮工作人員密切配合,做到及時整改、及時舉證、及時反饋,形成了整改恢復、外業舉證、審核反饋、內業上圖、進度統計的閉環工作鏈,避免因反饋遲滯或多輪反饋導致的整改工作量增加問題,顯著提高耕地找回和變更上圖工作效率。
變“工作壓力”為“工作動力”。年度變更調查時間緊、標準高,壓實“一把手”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責任、業務科股室主責、基層所長首責,技術單位技術總責“五級五類”責任,變“壓力”為“動力”,確保調查成果真實準確、質量達標。2023年度宿松縣國土變更調查“一上”過程數據統計耕地總量為120.35萬畝,較2022年度預計增加3834.58畝。
2024年,宿松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進一步完善國土變更調查工作機制,充分利用調查監測及時全縣掌握耕地資源情況,切實做到耕地變化問題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處置,把耕地資源保護工作落實到日常,確保全縣耕地資源安全穩定。(通訊員 詹志林)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