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駐村干部更“助村”
宿松融媒訊 “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們以和為貴的矛盾糾紛處理方式。”談起宿松縣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工作作風,柳坪鄉長溪山村吳正權老人贊不絕口。
2024年以來,宿松縣公安局駐村工作隊堅持“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以實際行動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6月,在宿松公安戰線工作30余年的方銘和同事吳宏松、王小鳳被組織上安排到長溪山村,開展為期兩年的駐村工作,方銘擔任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
駐村工作不到一周,長溪山村“兩委”就把一樁糾紛交到他們手上。經了解,得知是吳正權老人家的房屋墻壁,在2024年6月的一場暴雨中遭到漫入屋內的積水沖刷。事后,吳正權認為是村里修建污水處理設施時,停止使用原來的排水管道所致。了解事情原委后,方銘帶領隊友在村“兩委”干部的協助下,主動登門找到老人。工作隊采用“六尺巷工作法”,以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啟發老人,用和為貴的理念感化老人。在第四天的商談中,吳正權老人主動接受了駐村工作隊的調解意見。該糾紛的成功化解,不僅讓駐村工作隊堅定了做好駐村工作的決心和方向,也為駐村工作開創了新局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光帶兵打仗如此,化解矛盾糾紛也要如此。”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方銘帶領隊友堅持落實日走訪工作機制,通過走訪當地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村民小組長和網格員,以及走訪脫貧戶、邊緣戶、突發困難戶等特殊群體,全面了解社情民情,增進群眾感情,深入排查矛盾糾紛。對處在萌芽狀態的矛盾糾紛,及時介入,提前化解;對一般性矛盾糾紛,主動上門,現場化解;對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建立分類化解工作機制,實行“一事一策”“一事一專班”,聚力破解工作難點,扎實推動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消存量、減增量、控變量,竭力為長溪山村“兩委”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為了化解鄧某家的訴求,我們提前做了不少功課,首先是對鄧某的性格特點、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及其各類訴求的具體情況都基本做到了然于胸,然后根據掌握的這些情況尋找工作突破口,取得工作主動權。”方銘說道。
方銘和隊友接手問題后,通過走訪鄧某本人及涉事相關單位和個人,采用排除法,認定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針對合理訴求,逐個尋找形成訴求的癥結問題,然后圍繞癥結問題會同專班人員研究解決方案,并采用接力安撫、真情感化、愛心幫扶、貼心服務等舉措,取得鄧某對專班工作的信任和對解決方案的認同。經過持續40余天的不懈努力,這起長達10年的陳年糾紛終于畫上句號。期間,方銘共向鄧某打去了300余通電話,去鄧某家走訪了20余次,4次赴外地找鄧某子女及親友聯合開展勸導工作。但最讓鄧某本人忘不了的是,方銘自己多次開車帶著他,去縣城及周邊縣市醫院幫他醫治眼睛。以“警心”換民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就是方銘和隊友能夠成功化解該糾紛的秘訣。
通過不斷化解矛盾糾紛,方銘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基礎上,融合創新,總結提煉了“五心”工作法,即耐心傾聽、取得信任,細心揣摩、科學研判,真心對待、同向發力,愛心幫扶、救助到位,貼心服務、馳而不息,在提高山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質效上,發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前不久,駐村工作隊利用“五心”工作法,還成功化解了由運輸礦石引發的3起糾紛及2起鄰里糾紛。
“豐富實用的經驗,靈活多變的方法,抓鐵有痕的作風,滴水穿石的韌勁,不厭其煩的耐心,為民服務的情懷。”在柳坪鄉黨委副書記項自宏的手機里,一直保存著他為駐村工作隊總結的6句話,在他眼里,這就是駐村工作隊在化解矛盾糾紛上戰無不勝的“法寶”,也因為這些他們駐村更“助村”。
“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作為,甘挑重擔,切實幫助我們解決了諸多棘手問題,有他們在,我們就安心了,也更省心了。”長溪山村黨總支書記吳配良說。(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姚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