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市場監管局:溫情執法守護青山 文明祭祀潤澤人心
宿松融媒訊 清明將至,宿松縣市場監管局以一場有溫度的專項整治行動,為傳統祭掃習俗注入生態文明的時代內涵。通過“宣傳引導+柔性執法”相結合的創新治理模式,不僅引導經營戶們主動完成經營轉型,更推動全縣形成“一束鮮花寄哀思”的文明祭祀新風尚。
剛柔并濟破難題源頭治理見實效
針對塑料祭祀用品污染問題,宿松縣市場監管局構建起“排查-整治-引導”的全鏈條治理體系。執法人員以批發市場、殯葬用品店為重點,開展拉網式清查,現場下架不可降解塑料花500余件,從銷售端切斷污染源。與簡單執法不同,執法人員隨身攜帶《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殯葬管理條例》,向商戶詳細解讀環保政策,幫助商戶算清“生態賬”與“經濟賬”。當發現72歲的張奶奶仍在售賣塑料花時,執法人員連續三天上門,用鄉音拉家常、用案例講道理,最終促成其攤位由塑料花換成鮮花的“華麗轉身”。
線上線下齊發力文明新風潤心田
線上通過官方網站發出用鮮花代替塑料花的倡議;線下執法小組深入轄區各店鋪進行相關政策宣傳,勸阻商戶銷售“塑料花”,現場發放不銷售“塑料花”等殯葬祭祀用品倡議書。同時,對前來購買祭祀用品的消費者進行引導,并發放《宿松縣文明殯葬、綠色祭祀倡議書》,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用敬獻鮮花等文明、環保、綠色的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追思和緬懷,此外,執法人員通過播放短視頻等方式向經營戶和消費者展示塑料用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消費者王女士拿著鮮花感慨:“看到那些埋在土里的塑料花,突然覺得鮮花才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
共建共治顯溫情長效機制護青山
整治行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宿松縣市場監管局趁熱打鐵,建立“三查三訪”機制:查銷售網點、訪經營戶需求;查公墓周邊、訪群眾訴求;查網絡輿情、訪轉型難點。
“文明傳承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點,就在每一次耐心的勸導與創新的探索中悄然鑄就。”宿松縣市場監管局局長如此說道。隨著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宿松大地正上演著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的雙向奔赴——墓園里,鮮花替代塑料綻放芬芳;商鋪中,布藝祭品接過生態接力棒;群眾心里,綠色祭祀理念悄然生根。這場始于清明時節的生態文明實踐,正在宿松書寫著“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青山”的時代答卷。(通訊員 吳新雨 柴新娟)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