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幫扶”點亮社區矯正對象“新生燈”
宿松融媒訊 今年以來,宿松縣司法局不斷探索務實管用的教育幫扶模式,構建起就業賦能、法治護航、公益滌新三位一體的立體幫扶網絡,為社區矯正對象鋪就了一條有法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回家路”。
“授人以漁”解就業困境。針對社區矯正對象謀生能力弱、就業門檻高的痛點,該局主動“穿針引線”,聯合縣人社、工會、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打造“法治+就業”幫扶鏈。通過設立5個就業幫扶基地、精準推送300余個適配崗位,并配套職業技能培訓與創業指導,實現“造血式”幫扶。社區矯正對象王某的肺腑之言道出實效:“吳局長幫我介紹的新工作真是幫了我家一個大忙,這份工作讓我養得起家,更看到了希望,我一定會安心矯正,順利度過矯正期限。”此舉有效幫助一部分社區矯正對象實現了穩定就業,顯著降低再犯罪風險,筑牢回歸社會第一道防線。
“法治護航”解心結障礙。聚焦社區矯正對象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工傷賠償、欠薪、家事糾紛等“法治盲區”,該局開辟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堅持以“情、理、法”交融的柔性治理方式,累計提供心理疏導、法律咨詢、調解服務50余次。5月30日,社區矯正局、相關司法所聯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成功化解一起涉社區矯正對象的家庭情感糾紛,促成當場履約。這些精準的法治服務如同“及時雨”,潤澤干涸關系,修復社會紐帶,為社區矯正對象掃清回歸路上的“法治荊棘”。
“公益活動”塑人生價值。鮮紅的血液緩緩流入采血袋,社區矯正對象王某的眼神專注而堅定。6月11日,該局組織8名社區矯正對象參與愛心獻血公益活動。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公益活動并非簡單的任務要求,而是教育矯正的重要手段。開展清明祭掃、敬老院獻愛心、義務獻血等公益活動,遠比單純的說教更具感召力、更能教育人。”行動是最好的語言。今年,該局創新開展“一月一主題”公益活動,每月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參與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公益實踐,如義務植樹、森林防火、河湖清潔等。這些公益活動成為社區矯正對象滌蕩心靈、重鑄價值認同的“大熔爐”,讓社區矯正對象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重塑自我價值。
宿松縣司法局堅持以法治思維破解治理難題,構建起就業扶持與法治保障相結合的立體幫扶網絡,為社區矯正對象架起回歸社會的“暖心橋”,讓“高墻”外的社區矯正不再是社會關系的斷裂帶,而成為修復與重建的連接點。下一步,該局將持續深化社區矯正工作改革創新,不斷探索更科學、更有效的教育幫扶模式,助力每一位社區矯正對象真誠悔過、重塑自我,最終順利融入社會。(通訊員 楊香梅)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