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黨史學習教育簡報(第72期)
各地各單位黨史學習教育動態(十五)
△柳坪鄉多舉措抓實抓細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黨史學習教育
深入排查,建立管理臺賬。各村保持以包片村干為責任人的管理機制,定期入戶走訪與電話隨訪,及時做好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臺賬登記與更新,做到對流動黨員底數清、情況明、管理服務到位,通過摸底數進一步幫助流動黨員找準“家門”,增強流動黨員的歸屬感,為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加強管理,保障教育銜接。加強黨員屬地管理,及時做好流入黨員的接收與支部管理,鼓勵流動黨員積極參加本地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在工作之余學習黨史內容、感受紅色氛圍、傳承紅色基因,做到工作學習兩手抓兩不誤,讓流動黨員從“流入”變“融入,”讓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不流學”,做到“教育不脫節、管理不斷線、關愛不減少”,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全員覆蓋走深走實。強化服務,組織“送學上門”。備足學習材料,確保全鄉542名黨員人手一套黨史學習教育的4本指定書目。對在外流動黨員,各村免費郵寄到其外出地址。對于離退休、行動不便的老黨員,組織志愿者開展“送書到家,送學上門”活動,并與老黨員講黨史故事、分享學習心得,讓老黨員足不出戶就能及時了解黨史學習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進一步增強老黨員的黨性修養,為老黨員送去豐盛“精神食糧”。創新方式,打造“指尖課堂”。創新引領模式,依托微信群、公眾號、學習強國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學習,及時向流動黨員推送學習計劃、學習重點和黨史學習教育視頻,積極開展網上互動交流,變“灌輸式”為“互動式”,全面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指尖課堂”。利用網絡實現把黨組織建在“網上”,把黨員連在“線上”,讓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能夠學有遵循、學有所獲,讓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耳入腦入心。(柳坪鄉)
△孚玉鎮念好“三字訣” 確保流動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織密網格“管”,讓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孚玉鎮組織10個村(社區)以黨支部為單位,在原有流動黨員管理數據的基礎上,全面摸排流動黨員600余名,做到流動黨員基本情況、流動時間、流動地點、從事職業、聯系方式、在外表現“六個掌握”。同時,各黨支部明確結對幫扶黨員干部,“一對一”主動與流動黨員建立聯系,對流動黨員的流向單位及地域分布、所在黨組織等情況及時進行核實,不斷健全完善《流動黨員動態管理臺賬》。在此基礎上,以黨總支為單位,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將黨支部向網絡延伸,開辟流動黨員即時學習、廣泛交流、互促共進的新陣地,讓流動黨員在網上“安家”。創新載體“學”,讓流動黨員“學習不掉隊”。依托“孚玉先鋒”微信公眾號、流動黨員微信群等載體打造“指尖課堂”,常態化推送精選優秀黨史視頻、紅色故事等。定期開展線上“微黨課”,與流動黨員隨時互動,及時交流信息、反饋意見建議、分享心得體會。并制定對流動黨員知識推送、交流答疑、在線測試的方案,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既有“規定動作”,也有“孚玉特色”。截至目前,已推送黨史學習教材20余篇,開展討論20余次,線上學習30余次。搭建平臺“做”,讓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組織流動黨員開展好“四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志愿活動、為家鄉辦一件實事好事、開展一次幫扶活動、提出一批意見建議,并建立流動黨員《心系群眾辦實事、立足崗位爭先鋒實踐活動》臺賬,真正在辦實事、紓民困、解民憂中抓好黨史學習教育。目前,已收到意見建議50余條,為民辦實事100余件。同時,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推動發展結合起來,大力宣傳家鄉土地、資金、惠農補獎等利好政策,激發流動黨員引進項目、推薦客商、回鄉創業的干事熱情,吸引技術、資金、人才回流,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孚玉鎮)
責任編輯:周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