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聚力人居環境整治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宿松融媒訊 “真沒想到啊,這些年沒回過家,村里的環境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家門前的池塘水色變清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也不見了,田間地頭,現在基本上看不到塑料袋,村里‘顏值’越來越高了?!苯?,看著家門口煥然一新的村道,在外務工返鄉的復興鎮老岸社區居民宋永紅笑意滿滿地說道。
近年來,復興鎮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深入踐行“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力促環境整治見效快、見實效,不斷完善衛生日常保潔、垃圾清運、檢查評比、長效管護等多個工作機制,做到了保潔員到位、生活垃圾收集到位、生活垃圾轉運及時。
此外,各村(社區)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發動黨員“點對點”式下沉各自然村,“地毯式”摸排衛生問題,梳理、核實、匯總后形成“攻堅清單”,第一時間督促由人居環境小分隊限時完成整改,做到生活垃圾日清日結。截至目前,全鎮共有保潔員和美麗鄉村管護員125名,基本能做到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村里環境好了,村民們更加注重家里的衛生。復興鎮結合“四凈兩規范”標準,以戶為單位開展環境整治衛生評比,實行獎懲制度,對環境衛生好的家庭給予表揚,評選出“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還不定期組織群眾到“星級文明戶”家中參觀、學習,形成干凈一戶、帶動一片,推動一村的工作效果。
“現在,每天忙完農活后,我就喜歡在院里侍弄花草,把小院收拾得干凈整潔,周邊生活環境變好啦,讓人住著也舒心?!闭f到村里的環境,老岸社區居民王大理樂得合不攏嘴。2023年,他家還被村里評為“最美庭院”,門上張貼了醒目的標牌,王大理心里兒別提有多美啦。
為了轄區內的“顏值”持續向好,復興鎮組建了愛護環境“志愿服務隊”11支,并長期動員村里的志愿者走街入戶進行宣傳,靈活運用針對性強、群眾易于接受的多種方式,提高宣傳的針對性,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同時,推行“門前三包”“紅黑榜”和“積分超市”機制,扎實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創建活動,讓群眾自覺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2023年以來,全鎮共組織宣傳活動32次,發放宣傳折頁12000余份,組織大型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看三比”現場觀摩會1次。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復興鎮通過建立長效化管理機制,明確由村(社區)兩委干部主抓、包片干部落實、群眾參與的三級聯動機制,逐條對標任務目標,緊盯難點堵點問題,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把垃圾清運、河道保潔、拆違治亂等作為重點任務,形成專人專班、分片分區、定崗定責的“網格化”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巡查人員“回頭看”,形成發現、反饋、整改、管護“四位一體”閉環工作模式,確保整治行動全覆蓋、整治效果見實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變好、變美。
農村人居環境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下一步,復興鎮將借鑒優秀寶貴經驗,持續探索“積分制”人居環境提升管理模式,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走深走實,切實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短板,擦亮居民幸福底色。(通訊員 龔金石)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