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聚焦“微”處提顏值 深耕“實”處育鄉風
宿松融媒訊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時代浪潮中,近年來,復興鎮以“繡花針”功夫雕琢鄉村“微景觀”,用“釘釘子”精神深耕環境整治與文化建設,推動村容顏值與鄉風文明“雙提升”,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正徐徐鋪展。
精雕“微景觀”小細節,勾勒村容村貌新顏值?!拔宋宋恕钡穆曇魪膹团d社區新春組傳來,只見清潔工人手持修剪機熟練地奔走于各片綠化帶之間,手起剪落,枯枝碎草簌簌落地,整齊美觀的景觀小品漸次呈現。今年以來,復興社區圍繞美麗宜居自然村莊建設,從景觀選址、面積丈量到綠植移栽,每個環節都嚴格把控,選用鄉土樹種、花草等打造富有本土韻味的生態景觀。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氣質”,復興鎮在亮化工程上持續發力,在宿復——復小沿線、同馬大堤等區域安裝太陽能路燈,既照亮了村民出行的道路,也點亮了鄉村的夜晚。2024年,復興鎮共有5個美麗宜居自然村通過驗收,其中2個被評定為“優秀”等次,成為鄉村顏值提升的典范。
聚焦“五清一改”強整治,筑牢環境治理硬支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復興鎮堅持以“五清一改”為抓手,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手,綜合施策解決環境治理難題。在溝塘整治中,各村(社區)提前摸清轄區內溝塘底數,按清理整治、提升靚化、開發利用三類進行劃分,分類建立清單臺賬,明確治理措施與時序步驟,今年以來累計投入挖機、打撈船等機械設備300余臺次,清理淤泥雜物2200余噸。為激發環境治理內生動力,復興鎮每月組織開展“和美松茲”村莊清潔日志愿活動,以“干部帶頭、黨員示范、志愿者協助、群眾參與”的方式下沉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圍繞“五清一改”目標,全方位開展垃圾清掃、雜物清除、違建拆除工作。黨建引領推動人居環境從“一時美”邁向“時時美”,形成全鎮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升級公共服務“硬軟件”,培育鄉風文明新氣象。走進復興鎮同興村,沿堤道路兩旁的文化墻格外引人注目。一幅幅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文化圖景,將傳統農耕文化、優良家教家風以及村規民約巧妙融合,成為村民茶余飯后駐足欣賞、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些文化墻不僅扮靚了村莊面貌,更在潛移默化中傳播著文明新風。在深化文化浸潤的同時,復興鎮同步推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打造出“百姓大舞臺”等一批村民共管共享的公共活動空間。近兩年來,依托這些平臺,復興鎮成功舉辦“村BA”體育賽事、“四季村晚”文藝匯演等各類文體活動20余場次,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一條條農村公路猶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串鄉聯村,在村莊田間蜿蜒伸展。2024年,復興鎮新建24條總長4.66公里的“四好農村路”,不僅改善了交通條件,更為鄉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傳播搭建起便捷橋梁,為廣袤農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活力。(通訊員 孔孟賢)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