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嶺鄉:兜底有“實招” 民生保障見“溫度”
宿松融媒訊 為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日前,千嶺鄉民政辦始終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為核心,構建“全覆蓋、動態化、精準化”救助體系,通過機制創新、流程優化、服務升級等舉措,讓兜底保障真正成為群眾的“暖心線”和“安全網”。
創新機制強監測,精準救助暖民心
千嶺鄉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采用“線上數據預警+線下入戶核查”雙軌模式,對遭遇突發事件、重大疾病等特殊情況的群眾開展常態化走訪。通過主動發現走訪臺賬,實現困難群眾“早發現、早預警、早救助”,推動救助政策精準觸達最需幫扶的群體,將被動的“人找政策”轉變為主動的“政策找人”。同時,推行社會救助“一次申請、分類審核認定”機制,大幅壓縮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審核認定時限。構建村“兩委”初審、聯村科干復核、鄉民政辦入戶核查的“三級聯審”體系,并聯合多部門召開聯審聯批會議,針對申請對象具體情況“一事一議”,精準制定分層分類救助方案,顯著提升救助服務效率與可及性。
規范管理夯根基,動態保障提質效
嚴格遵循“一戶一檔”原則,千嶺鄉為所有救助對象建立紙質與電子雙檔案,仔細核對各類證明材料,確保信息完整準確。同步落實低保對象定期報告和家庭狀況復核制度,通過動態管理實現救助對象“有進有出、精準施策”,為救助工作筑牢堅實基礎。此外,構建“常態化培訓+精準化服務”機制,每月開展民政專干業務培訓,提升基層救助能力,保障救助工作規范、高效開展。
多元協同聚合力,特殊關愛顯擔當
千嶺鄉推動轄區11個村“救急難”互助社全覆蓋,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評估與動態抽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暖心格局,為困難群眾送去及時關懷與幫助。針對“一老一小”特殊群體,對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建立走訪記錄督促監護人履行責任;明確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責任人,建立鄉、村、戶三級監管機制,各村兒童主任常態化開展困境兒童心理教育、政策咨詢等服務,全方位滿足特殊群體需求。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下一步,千嶺鄉民政辦將持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以更精細的服務、更有力的舉措,讓困難群眾“困有所依、難有所助”,為千嶺鄉高質量發展筑牢民生底線。(通訊員 余超賢)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