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新時代和諧社會大格局上走在前 ——論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這為安慶推進有效社會治理、構建和諧共融的社會秩序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更好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緊緊圍繞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構建新時代和諧社會大格局上走在前、作表率,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首先,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要求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要抓好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組織架構,有效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使黨員干部更加密切聯系群眾,引領和帶動基層建設。要抓好組織力提升,確保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增強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功能。要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基層工作者隊伍,發揮其在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其次,堅持社會治理為了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基層社會治理變成人民參與的生動實踐。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辦好群眾的“關鍵小事”,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充分激發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智慧和創造力,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參與感。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創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機制,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讓群眾的聰明才智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不竭源泉。
與此同時,以“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矛盾化解為基本內容,以平安和諧為最終目標,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實踐不斷證明,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有效疏導社會情緒、化解矛盾糾紛、管控社會風險、激發社會活力、實現平安中國目標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要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準確把握精髓要義,傳承創新工作方法,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把服務觸角延伸至群眾家門口,使矛盾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進一步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工作,更加有力地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基層治理共建力量、共治智慧都來自人民群眾,社會治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治理的成果。只要我們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就一定能讓群眾在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基層治理的實惠、看到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卷。(安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