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日報】以花為媒撬動“美麗經濟”
本報訊 近日,宿松縣二郎鎮茯苓村的花卉手工藝車間,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產景象映入眼簾。上百名工人專注地埋頭制作,一捆捆剛從田間新鮮采摘的格桑花、硫華菊,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加工車間。在這里,經過烘干、定型等一系列精細工序,這些鮮花華麗變身,成為一件件精美的干花藝術品。這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花卉手工藝基地,正以“花”為媒,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美麗經濟”致富路。
2021年,茯苓村流轉70畝荒地,投資70余萬元,開啟花卉種植創業之路。經過發展,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種植品種增至180個,主打格桑花、硫華菊等觀賞性花卉,每日鮮花采摘量達9萬朵,預計全年干花產量5500萬朵、工藝品1.4萬件,產值突破380萬元。通過輪作種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和花卉產量顯著提升,曾經的“閑置地”如今成為村民的“聚寶盆”。
從田間到指尖,花卉基地構建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新鮮花卉經采摘、清洗、烘干、定型、包裝等多道工序,變成書簽、相框、裝飾畫等干花藝術品。
基地的發展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一方面,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70畝撂荒地每年為農戶帶來穩定的土地收益;另一方面,基地日均聘請100余名工人從事采摘、加工等工序,月均收入達3000元。“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正在采摘鮮花的村民鄧大姐笑著說,花卉基地既讓鄉村“留得住人”,也鼓起了大家的“錢袋子”。
談及發展規劃,農場負責人汪玲霞透露,將擴大面積,開展農事教育、手工體驗等活動,吸引城市游客走進鄉村。并重點打造“花卉+旅游”名片,推出鄉村休閑度假、民俗風情游等服務,實現種植生產、休閑娛樂、文化旅游等多功能融合。
從“賣鮮花”到“賣風景”,茯苓村花卉手工藝基地正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撬動鄉村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通訊員 朱林燕)【2025年05月22日第A07版】
責任編輯:戴菊榮
